COP27協議:聊勝於無?




巴基斯坦暴雨成災,導致全國近三分之一地區被洪水淹沒,約3300萬人流離失所[1],促使「氣候補償」成為今年於埃及舉行的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之首要議程。經過一輪超時談判及磋商,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最終通過《夏姆錫克實踐計劃》,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為遭受氣候災害的落後國家提供金錢補償[2]


巴基斯坦信德省一個被洪水淹沒的住宅區(圖片來源:UNFCCC


COP27主席宣讀《夏姆錫克實踐計劃》(圖片來源:聯合國)

然而,各國能否真的兌現補償承諾?回想2009年的《哥本哈根協議》,附件一國家(發達國家)承諾於2020前每年聯合動員1000億美元以滿足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需求,卻從未付諸行動[3]


附件一國家 (圖片來源:UNFCCC)

現時的情況亦與當年有所不同,上述大部分國家現正埋首處理其他要務,如疫後恢復,與及通貨膨脹和俄烏戰爭帶來的生活成本上升等問題。此外,如今已成為新經濟強國的高排放國家如中國和印度,也被要求作出貢獻[4]

儘管協議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整體成果仍令人失望。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創新高的情況下,《夏姆錫克實踐計劃》並未將「削减化石燃料使用」的新承諾納入其中[5]


溫室氣體排放預測 (圖片來源: Nature)

氣候峰會上談判和監察代表批評海灣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於氣候行動上放軟手腳[6] [7],更指責東道國埃及對氣候談判採取「不透明、不可預測和混亂」的做法[8]。有歐盟談判代表甚至表示「沒有達成協議,比達成一個差勁的協議還要好」[9]。若全球無法將升溫限制在攝氏1.5°C內,以避免破壞性的氣候危機,這便失去了賠償的意義。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表開幕致辭 (圖片來源:France 24)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氣候峰會的開幕詞中警告說:「人類只有一個選擇:要麽合作,要麽滅亡」[10]'。明年的氣候變化大會將在化石燃料生産大國的阿聯酋舉行,引來不少人擔心將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進展。屆時各國領袖能否為氣候行動挺身而出,還是坐以待斃地步入一個氣候異常的未來?




關注議題:
氣候變化
關鍵字: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