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樹 護地球
2022年09月02日
| 香港地球之友政策研究及倡議團隊
單靠植樹,就能解決氣候變化?
2019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引起各界關注,估計全球擁有足夠土地可額外種植約一萬億棵樹,足以抵銷人類活動迄今為止所產生約三分之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1]。
對許多政治家和企業家而言,若這意味著全世界可以承受緩慢的低碳轉型,種一萬億棵樹去抵消碳排放是一個極其誘人的想法。而這主意確實吸引,在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上,各國領袖紛紛加入了「全球植萬億棵樹」倡議行列[2]。
此後,該研究報告受到許多科學家和評論家的質疑,指單靠植樹不是解決氣候變化的靈丹妙藥[3]。這說法更有轉移視線之嫌,令人忽視了制訂碳價格、發展可再生能源等緩解氣候變化的關鍵方案。
種植一萬億棵樹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為降低營運成本,部分的植樹造林計劃會大規模栽種單一樹種,此舉將大大降低生物多樣性[4]。此外,考慮不周的政策會帶來負面誘因,鼓勵土地擁有人砍伐現有高生態價值的原生森林,以開發有利可圖的人工林[5]。
另一方面,植樹造林亦有機會引發當地社區的衝突,例如印度政府的植樹造林計劃中,土著部落往往遭強制驅趕,而並沒有得到合理補償[6]。
事實上,植樹也可以做得好,做得妥當。位於內蒙古的庫布其沙漠,被《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視為沙漠綠化的成功案例[7]。當地居民不但沒有被排除在外,而且能夠靠植樹護林賺取收入,政府還鼓勵農民種植和銷售抗旱度高的中藥甘草,從綠化工作中獲取利潤。
庫布其沙漠的衛星遙感影像
雖然規模有所差別,香港政府在非政府組織的協助下,透過疏伐老化的外來品種樹木,並種植本地原生樹種,以優化郊野公園的植林區[8],而香港地球之友正是其中一個合作伙伴。
樹木在減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不是萬能的解決方案,畢竟我們的碳排放量比樹木所吸收的還要多。要有效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必須加快零碳能源轉型,並從改變能源消費模式入手。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香港植樹活動的信息,請瀏覽我們的《酷森林》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