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香港地球之友回應《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




《香港清新空氣藍圖》推出接近十年,香港地球之友對今日環境局發表的新一份《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表示歡迎。其中在報告的建議中提到,利用智慧燈柱安裝微型感應器,更準確地監測空氣質素,以及探討與廣東和澳門政府加強合作,減少區域性空氣污染等措施,我們支持相關建議。

《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欠具體行動

不過,港府對解決本地空氣污染問題缺乏雄心和具體行動,香港地球之友表示失望。香港地球之友敦促政府考慮以下建議:

  • 香港應成為領導者,以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空氣質素指引》為目標,而不是僅僅與主要的國際城市做比對。

  • 低排放區應該擴展到所有的車輛,而不只涵蓋專營巴士,而且低排放區應該落實於人口密度高地點。

  • 電子道路收費拖延近40年是不可接受,政府必須盡快在交通繁忙的地區落實電子道路收費計劃。

  • 本會重申我們對 《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的意見,即

    (1) 政府應收緊目標,在2025年前實現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和商業車輛的電動化,及

    (2) 政府應把握機會,與大灣區在技術發展和人才培訓方面加強合作,以促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
雖然超出了《香港清新空氣藍圖》的範圍,香港地球之友重申,就低碳潔淨能源轉型,雖然天然氣的污染比煤炭少,但由於天然氣在開採、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可能會洩漏其潛在的強效溫室氣體 (甲烷)到大氣中,足以抵消棄用煤炭而減少的碳排放,所以天然氣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過渡性燃料。


關注議題:
空氣
關鍵字: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