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火災響氣候警號 多植樹少吃肉港人齊減碳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的雨林,佔了全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擁有「地球之肺」之美譽,不但提供全球20%的氧氣源,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緩減全球暖化,亦為人類及生態帶來各種好處,包括淨化空氣、涵養水源、提高生物多樣性等。
亞馬遜雨林大火已持續燃燒個多月仍未受控,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指出,今年亞馬遜地區發生超過7萬次火災,數字比去年同期多8成以上,而2019年累計超過95萬公頃林木被焚毀,變成焦土,情況令人擔憂。事實上,火災頻生與伐林有直接關係,巴西作為全球牛肉的最大出口國之一,當地農民會透過焚燒樹林以擴大耕種面積,以生產飼料及經營畜牧業。
香港地球之友促請當地政府必須積極尋求方法處理災情,世界各國長遠亦應改用可持續發展模式,停止開墾亞馬遜雨林。聯合國農糧組織指出,畜牧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全球運輸業的排放量還要高。香港作為其中一個人均肉類消費量最高的城市,市民可身體力行,多菜少肉,實踐健康低碳飲食,為應對全球暖化出一分力。
另一方面,城市樹木能減輕熱島效應的影響,撇除郊野公園,香港市民僅享有2.5平方米的市區綠色空間。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城市平均為5.7平方米、新加坡為7.5平方米。市區綠化為環境、社會及健康帶來益處。本會促請政府增加本港的綠化比率,營造一個香港人的「碳匯」,並為香港訂立長遠的城市林務政策,把香港打造成一個「城市森林」。
為了提高本地生物多樣性及宣揚「珍愛樹木,賞愛自然」的訊息,本會夥拍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舉辦《酷森林》植樹遠足活動。2005年至今,本會已安排超過9,300名參加者成功登山植樹,在各大郊野公園共種植了83,000棵本地品種小樹苗。活動除了有助推動公眾加強對抗氣候變化的意識,種植的小樹苗更為本地動物提供棲息地及食物。《酷森林2020》將於明年春季假大欖郊野公園舉行,本會已為此展開了籌備工作。
自2018年8月起,本會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及各政府部門,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的「賽馬會智慧城市樹木管理計劃」提供基本樹木培訓。迄今我們已成功培訓了120多名大學生,1,300名中學生和100名社區持份者,培訓的目的旨在讓他們更了解本地生態,生物多樣性和樹木風險管理。在來年,我們會安排更多中學講座和社區研討會,以加強市民對樹木的認識,並共同致力於樹木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