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廢都市」 香港地球之友 就政府落實「都市固體廢物徵費」作出之回應
政府剛公布落實推行都市固體廢物徵費,香港地球之友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有效減少香港廢物量,有望達到政府制定2022年人均廢物棄置率降低40%的目標。我們更促請政府盡快立法,趕及2019年下半年落實的時間表,以及早舒緩堆填區壓力。我們同時要求政府加強教育及宣傳,鼓勵市民從源頭減廢,並提升市民的垃圾分類知識及教導市民清潔回收,令徵費政策更順利推行。
此外我們提出以下4項建議,以配合政府的都市固體廢物徵費,令減廢更見成效,向著「零廢都市」的目標邁進。
1.18區回收分類中心推動「零廢」
落實固體廢物徵費正是培養市民養成廢物分類習慣的最佳契機,我們建議政府在全港18區設立回收分類中心,讓回收業界接收固體廢物並進行清潔、分類和物流管理。除了傳統三色回收桶所涵蓋的紙張、金屬、塑膠,回收分類中心更應增設其他有用資源的回收,例如玻璃、紙包飲品盒、電池、電子電器產品、衣物、廚餘、傢私、燈泡等,盡量轉廢為寶,向著「零廢」的目標邁進。設立回收分類中心不但鼓勵市民做好廢物分類,更減低運送廢物過程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及氣味問題。
2.資助回收業發展
低價值的可回收物料如塑膠在香港的回收率非常低,根據環保署的數據,2015年每天有136噸PET膠樽棄置於堆填區。歸根咎底,香港回收業營運成本(人工、租金和保險等)高昂,抵銷了低價值回收物的回收利潤。
政府雖然成立了10億港元的回收基金以支持回收業界,並鼓勵非牟利組織發展項目以協助本地回收業,但是現時只成功批核出6千多萬港元,只佔基金6%。我們促請政府以較低租金和更長的租期租賃土地予回收業界,以促進回收業控制成本持續發展。而廢物徵費所得的庫房收入,正好用作資助回收業。
3.綠色採購
政府作為社會上最大的消費者,更加有責任在可持續發展上作出承擔,採購時應優先選用以循環再做物料製造的產品。現時環境局已經為政府提供包含150項產品的綠色採購指引,我們促請政府部門定期進行檢視及更新,以確保指引的實用性及時效性。
政府在財政預算上應作出額外撥備,用作補貼政府資助機構(包括學校、醫院、社福機構等)作出綠色採購。政府更應向工商界及大眾宣揚本地(需要時加入外地)的良好綠色採購指引,促進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
4.獎罰分明
在參考台北、首爾等外地的實施經驗後,我們認為唯有以獎金鼓勵市民舉報非法棄置,加強檢控,才能達至阻嚇作用。政府提出實施半年免檢控的法例寬限期,讓市民適應新政策,但是亦難以杜絕非法棄置。我們促請政府立即制定獎金舉報制度並加入法例,以提升檢控成功率,嚴懲非法棄置者。
關於香港地球之友
香港地球之友於1983年成立,是本地的資深環保團體,多年來推動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建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政策、營商方式和生活形態,以保護香港及鄰近地區的環境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