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轉型 締造可持續發展經濟
2019年01月07日
| 星島日報
| 香港地球之友 洪藹誠博士
政府於去年《施政報告》中承諾於二○一八至一九年度帶頭發行綠色債券,授權政府推出借款上限為一千億港元的綠色債券計畫,議案最終於去年底獲立法會通過,總算為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帶來利好消息。
大勢所趨 抓綠色發展機遇
根據二十國集團「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的定義,綠色金融是為了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具環境效益的投資項目進行融資,例如可再生能源發展、廢物管理,綠色建築及交通等。綠色金融不但能為環境帶來效益,同時有助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創造商機。鑑於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愈來愈嚴重,世界各國近年都致力於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當中一些國家更視環保產業為一種新型經濟支柱。此外,傳統企業亦逐漸透過綠色融資的方式於現有產業中加入環保元素,以追求可持續業務發展。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統計數字,中國環保產業的總收入於過去六年增加了二點六倍,單是一七年已達到一點三五萬億元,可見環保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二○一八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研究報告中顯示,一七年全球投放於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資金達到二千七百九十八億美元,較一六年上升百分之十五點八,而當中單是中國已佔全球總投資額超過四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家。
相對其他地方,香港綠色金融的發展步伐十分緩慢。香港政府必須積極推動本港綠色金融發展,同時亦要捕捉國家「一帶一路」的綠色發展機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嚴防「漂綠」工程
最新推出的一千億綠色債券計畫令人鼓舞,為本港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邁出一大步。但令人擔憂的是政府會否將債券計畫作為「漂綠」工具,推動破壞環境的大白象工程,例如用作「明日大嶼」的融資方案。香港品質保證局早前推出了「綠色金融認證計畫」,為有意發債的企業提供獨立的第三方認證,有助金融界發掘綠色金融市場新機遇,並推廣綠色金融理念。惟望該計畫有助確保各工程項目的綠色成分,政府更必須作出最後把關,提升綠色金融的認受性,嚴防「掛羊頭賣狗肉」,加重本港的環境及財政負擔。
另一方面,綠色金融的興起將會創造無限商機和就業機會,國際勞工組織早前發表的報告指出,綠色經濟發展將於二○三○年前,為全球創造二千四百萬個就業機會。鑑於綠色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政府必須致力提供培訓綠色人才,為勞動市場提供經濟轉型所需的勞動力技能,以迎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
雖然《巴黎協定》於一六年十一月正式生效,為應對氣候變化建立了明確目標,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一七年底公布的《排放差距報告二○一七》顯示,目前各國所訂立的減排承諾不足以達到巴黎協定訂立控制全球溫度上升幅度在攝氏二度或以下的最終目標。全球暖化已導致極端天氣頻生,沒有國家或城市能置身事外。故此,香港政府有責任於政策和經濟上推動低碳轉型,致力應對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