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共鳴

電動私家車在綠色運輸的作用




香港在經歷了空氣質素最好的兩年後,隨著新冠疫情限行措施結束,空氣污染經已「復常」[1],當中以旺角和深水埗等人流密集地區的情況更為嚴重。眾所周知,空氣污染會導致多種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並與過早死亡有密切關係[2],[3]

旺角的交通擠塞情況(圖片來源:Flickr

為推廣綠色運輸和提升空氣質素,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電動私家車的普及[4],[5]。而這些舉措看來取得了正面的成果,新登記的電動私家車數量從2019年的13,000 輛,激增至2023年的73,000[6]。但這樣真的是可持續運輸的終極答案嗎?

政府於2021年發佈了《香港電動車普及路線圖》(圖片來源:環境及生態局)

電動車能有效將尾氣污染轉移到發電廠,但我們往往忽視了來自輪胎的污染。當橡膠與路面接觸時,細小的塑膠顆粒會因輪胎磨損而在空氣中飄散。電動車具有瞬間加速的能力,車身亦因配備電池而較重,令輪胎磨損得更快[7]。此外,運動型多用途車和小型貨車帶來的空間感和安全感,使愈來愈多用家選擇更大、更重的車輛。輪胎粉塵不僅造成細顆粒物和懸浮粒子污染,更是微塑膠進入環境的主要來源之一[8],[9]

在路面收集得來的輪胎磨損顆粒(圖片來源:Giechaskiel et al.

轉用電動汽車也不會消除與汽車生產相關的環境成本。在早前的文章中,我們探討了製造電動車電池的關鍵礦物(鈷和鎳)的需求增長,如何加劇環境破壞並對當地社區產生不利影響[10]。在香港電動車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特斯拉,亦因其加州車廠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在美國面臨訴訟[11],而其位於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也被指控傾倒大量廢水,污染當地飲用水[12]

電動汽車推動了金屬需求(圖片來源:Statista

最重要的是,電動私家車佔用相同的道路空間,因此同樣會導致交通擠塞的問題。若駕駛者的駕駛行為不良,如違規停車、不打信號燈、濫用響號等,綠色車輛依然會對道路體驗和安全性帶來影響。

要在香港實踐可持續交通的願景,我們需要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同時加強公共交通,提高步行和騎單車等輕便交通模式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沙田沙角街與逸泰街交界路口的「對角行人過路處」試點,是個值得推廣的方向[13]。巴黎政府已開始在市中心為行人和騎單車者開闢道路,同時不鼓勵市民駕車[14]

本港首個「對角行人過路處」在沙田試行(圖片來源:TYR

新冠疫情的封鎖措施,向大眾展現了在限制汽車使用的情況下改善城市空氣質素的潛力。話雖如此,電動車確實有助於減低污染,比傳統汽車更節能,電動化交通工具對於提升空氣質素十分關鍵。然而,若我們要建立一個以人為本且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同樣重要。




關注議題:
關鍵字: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