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共鳴

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是相輔相成的新增長點




近年有關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發展的討論有很多,環保、綠債、低碳、碳交易都是熱門詞彙。 國際和國內在這些方面出臺了很多環保法規、政策、綠色金融行業指引、碳計量方法學和認證標準等。但是如何更有效、更科學地發展,背後依靠的必須是金融科技的應用,以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首先看綠色經濟和綠色金融,全球每年從生態系統中獲取的經濟利益超過125萬億美元,全球約三分一的GDP產出依賴於生物多樣性。但同時,全球荒漠化、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問題日趨惡化,每年損失約20萬億美元的生物多樣性價值。 綠色經濟作為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的關鍵之一,過去的資金來源主要靠政府和非營利機構,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也沒有可供私營機構或個人參與的平台。雖然綠色資產存量大但流動性低,缺乏統一的認證標準,認證過程複雜耗時,高開發成本也令綠色經濟巨大的商業價值難以實現。人們經常談到的綠色金融從資產類別和規模來看,目前相當側重於綠色債券的發行,中小企業和個人幾乎不能參與。綠色金融的範圍、項目、參與方式和激勵機制都有待提升。

再來看金融科技能如何幫助綠色金融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在綠色金融上的應用,可以很大程度幫助解決上文提到的痛點。金融科技可以為目前難以交易的綠色資產增加流動性,在降低資產管理的成本和風險的同時,提升資產的金融屬性和價值,通過非同質化電子證書(NFTs)的形式將生態資產上鏈,以區塊鏈節點的形式讓參與方和利益相關方在鏈上相互監督審核,形成一個互信的體系。另一方面,以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和其他數字科技為基礎來打造專屬用戶"去中心化”的可投資數字化綠色資產。利用區塊鏈技術的信任機制,幫助各機構及個人在綠色資產交易的分散式帳本上註冊相關份額,實現綠色資產的安全存儲和鏈上的價值轉移。同時,透過智慧合約,實現資產的上鏈註冊、價值交換、分散式資料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以及使用加密演算法進行被認證綠色資產及其價值的交易,最終構建成一個完整的綠色數字資產的生產、管理和流通平台。

通過全新的商業模式實現各種綠色資產的認證、流通和交易,構建一個無國界、可拓展、廣泛和包容的綠色金融生態系統。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可以為個人、公司和機構度身定制綠色交易「份額」,這些「份額」將通過非同質化電子證書 (NFTs)實現數字化,代表個人或公司從經營活動中所累積的綠色資產及其價值進行交易,讓所有對環境議題和對社會責任 (CSR) 感興趣的個人、機構、企業,都可以參與綠色資產的交易,實現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香港已經有科技企業通過金融科技手段,開展綠色資產數字化的工作,並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技術手段,為個人客戶認證開通賬號、激勵綠色行為、碳匯的產生和登記、ESG信息採集等。可以想像的是,未來個人將能夠很方便地創造屬於自己的碳匯,還可以流轉到碳交易所進行買賣,個人可以購買機構產生的碳匯,機構也可以購買個人行為產生的、經過認證的碳匯。在區塊鏈技術的協助下,可以快速便捷地進行碳資產的交易、借貸、投資等行為,大大降低個人和企業參與綠色金融的門檻,直接在區塊鏈上進行安全和低成本的價值交換,實現人人可參與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關注議題:
綠色經濟
關鍵字: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