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共鳴

為所有生命構建共同未來




這個星期日522日是生物多樣性國際日。究竟甚麼是生物多樣性?為甚麼它這麼重要?

生物多樣性不僅是生態系統中物種的數量,它還涉及遺傳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礎。我們依賴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淡水、食物,及許多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全球超過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依靠自然資源[1],而生物多樣性的下降為大部分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基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金融機構、企業、政府、監管機構和智庫聯手成立了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小組成立的目標是為機構制訂一個框架,以便了解其業務風險、影響和對自然的依賴程度,並在過程中朝著對自然帶來正面影響的成果邁進。

不幸地,人類活動導致棲息地破壞、過度開發和氣候變化,地球正經歷前所未有程度的生物多樣性喪失。聯合國估計,現時約有100萬種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2]。目前的物種滅絕速度至少相比過去一千萬年的平均水平,高出數十至數百倍。

在我們破壞自然棲息地的時候,我們還令人類與野生動物有更密切的接觸。與日俱增的人為活動會增加未來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發生機會,及潛在的公共衛生危機[3]。近年,我們留意到有很多的新型傳染病在社區爆發,從伊波拉病毒至SARS病毒,後果越見嚴重[4]2019冠狀病毒的大流行向我們顯現了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新型傳染病的爆發對社會將造成災難性影響。

香港這個繁華的城市不僅人煙稠密,更孕育著很多野生動物及植物。基於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亞熱帶氣候,本港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中國大陸超過三分之一的鳥類和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均能夠在香港找到[5] [6]

在社交距離措施實行期間,有不少市民把郊野公園視作避難所、健康郊遊和社交聚會的地方。中國大陸於2021年設立首批國家森林公園[7],展示了國家非常重視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環境保護。香港亦早於1976年成立了郊野公園制度[8],並在2004年制訂了新自然保育政策[9]。香港應繼續以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棲息地「淨零損失」為目標,以保護我們的綠色自然遺產。

然而,有部分持份者提出開發郊野公園興建房屋的概念。相比於鄉郊發展,善用現有的已發展區域更為合理。畢竟政府現時坐擁約1,5001,900公頃未有充分利用的棕地,而它們亦較為容易作改建[10]

在自然保育方面,香港必須追求可持續發展,並非只著重可持續增長。政府不應蠶食寶貴的綠色空間,而應釋放和修復棕地以作長遠發展。在國際層面,香港應該採納TNFD框架,將城市定位為真正的綠色金融中心,並積極轉型至自然正面和環境友好的經濟模式。

香港應該自豪地為我們的後代留下綠色自然遺產。

"請支持香港地球之友植樹造林,提升香港生物多樣性

酷森林網頁https://bit.ly/3rK7vhu




關注議題:
生態城市
關鍵字: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