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岌岌可危的珍貴資源
2023年05月19日
| 香港地球之友政策研究及倡議團隊
5月22日是聯合國訂立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旨在促進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認識及理解。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涵蓋所有物種,其遺傳多樣性及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生物多樣性爲人類社會帶來多種益處,包括食物、醫藥及生態系統服務,如授粉、害蟲控制和水源淨化等[1]。不幸的是,生物多樣性正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其損失將會大大影響環境和生活質量。
生物多樣性的定義(圖片來源:S.L.
Pimm, Britannica)
生態系統是指生物與其生境互動組成的複雜網絡。每個物種在維持這些相互作用的平衡中發揮著獨特作用,任何一個物種的喪失,都會對整個生態系統産生連帶效應[2]。舉個例子,一個授粉者物種的滅絕會影響農作物和其他植物的授粉,導致糧食生産和生態系統服務減少。
不同物種群體的滅絕風險(圖片來源:IPBES)
生物多樣性爲人類社會提供多種好處。當今使用的藥物也是取源於大自然,包括植物和動物。例如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紫杉醇,便是來自太平洋紫杉[3]。生物多樣性對食品生産亦不可或缺,許多農作物和牲畜品種也須依靠遺傳多樣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和蟲害威脅。此外,生態系統還提供一系列服務,如淨化水源、土壤保持和碳封存,對人類福祉至關重要。
紅樹林的碳封存(圖片來源:A.
Ahalya, Environmental
Science)
香港雖然是個繁華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卻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其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包括濕地、林地和海洋環境,爲各種動物和植物物種提供棲息地[4]。大嶼山一帶水域是稀有物種中華白海豚的出沒之處,濕地則為候鳥提供重要的棲息地及補給之所。這些物種的生存,正在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運作。
在香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然而,與世界上很多城市一樣,香港的生物多樣性正在受到人類活動威脅。森林砍伐及城市發展等活動造成的生境破壞,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物種因而失去家園,成爲瀕危或滅絕物種[5]。氣候變化亦是一大威脅,氣溫上升和天氣模式變化,大大影響物種的分布和數量[6]。空氣和水等污染,也會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影響,因許多物種難以在高污染的環境下生存[7][8]。
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亦會為生物多樣性帶來危害。捕魚、狩獵和伐木會導致物種枯竭和棲息地破壞,促成生物多樣性喪失[9]。此外,野生動物貿易,包括瀕危物種的非法交易,同樣對生物多樣性構成重大威脅,令許多物種走向滅絕邊緣[10]。
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具體驅動因素劃分 – 瀕臨滅絕威脅的物種數量(圖片來源:Our World in Data)
保育工作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推進人類社會長期福祉,扮演著關鍵角色。保護區域如國家公園及野生動物保護區,為許多物種提供安全避難所。棲息地恢復和重新造林計劃亦可恢復已退化的生態系統,爲物種提供新的棲息地[11]。
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圖片來源:香港地球之友)
除了進行直接的保育工作,我們還須從根源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當中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抑制氣候影響、減少污染及促進天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此外,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法規亦非常重要,以打擊野生動物貿易及其他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教育和公衆意識,對保育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時,大多數市民還未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及其面臨的危機。推展公共教育項目絕對有助提升市民關注度,並促進個人及社區層面的保育工作[12]。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我們的環境和生活質量産生重大影響,因此維護和增加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保育工作、從源頭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及提高公衆意識活動,是維繫生物多樣性長期可持續性的重要一環。我們必須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