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榕樹蟲害 揭露更多根本性的樹木管理問題




近來,榕樹蟲害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熱烈討論,隨即惹來傳統媒體和當局關注,更成為生態保育人士和樹藝業界熱議的話題,十分值得社會認真作一探討。因為事情的發展暴露了更多根本性的樹木管理問題,不單是關乎某種樹木的蟲害本身,更反映了現行體制是否有能力處理好樹木安全、樹木保育、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所影響的是廣大市民的生活質素和香港整體吸引力。

為方便讀者有初步了解,筆者先簡單介紹一下背景:事源近五年於數個榕樹品種上出現的朱紅毛班蛾(為方便行文,以下以A代稱)幼蟲,這品種的數量/食量極大,重覆的侵襲可對樹木健康造成相當的損害。不幸地,A在近年有擴散趨勢,由起初的元朗、北區,到現時基本上全港大多數區域都可見到牠的侵害。榕樹是香港常見的種類,亦是不少古樹、石牆樹和摭陰樹的主要成員,雖然其生命力旺盛,但有擔心指持續的大量蟲害或會令這些樹種一一枯萎。政府後來推出了一些指引,並要求各部門定時匯報和採用不同措施跟進受影響的樹木,包括用草蓆麻布包裹樹幹,以減少A幼蟲化蛹成蛾的數量;另有不少部門不時施放化學農藥,以嘗試抑制。

直至近日,社交媒體上再有討論指榕樹出現另一種「害蟲」 ─ 榕透翅毒蛾(為方便,將以B代稱),事件同樣受到政府關注,樹木辦按以往處理A的做法指示部門匯報情況,並列出數項應對措施的選項。

此事再度引起傳統媒體報導,某報章更找來柏麗大道古樹名冊內的一棵細葉榕(LCSD YTM/35)進行染蟲前後比較,意外揭露了另一件諷刺的事!記者以政府古樹名木冊資料庫內的照片與採訪當日的樹木情況比較。雖然網頁上的資料顯示樹木最近一次檢查日期為10/7/2023,但按照片上的非空調巴士所反映,該照片大概是攝於2012年或更早以前。市民當然無法憑這兩幀照片作客觀的比較。這並非要指責記者的資料搜集不夠仔細,反而希望指出,普通的市民同樣是透過政府網頁內容去了解我們珍而重之的古樹,名冊內樹木的照片竟然就只有一幀十一年前的照片,未免太令人啼笑皆非!



傳媒嘗試比較古樹LCSD YTM/35受蛾蟲侵襲的前後情況

傳媒引用古樹名冊網頁內唯一的LCSD YTM/35照片(背景為十一年以前已退役的非空調巴士)



古樹名冊網頁內LCSD YTM/35的紀錄



其實,記者無意地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只要在古樹名冊網頁內瀏覽一下,便會發現更多可悲的例子。例如,一棵早前被颱風蘇拉吹倒的古樹(LCSD TP/17),在網頁內的紀錄就一直只有原來樹幹的近攝照片,卻沒有一幀樹木全相,連憑弔原來的面貌也沒可能。「樹幹相」、「古董相」在網頁內比比皆是,這裡不忍盡列。


古樹LCSD TP/17在古樹名冊網頁內唯一的照片


政府一直強調其樹木保育工作以至在公眾教育上的努力,而碩果僅存的古樹名木冊,正應當是展示努力的旗艦指標,以上的醜態似乎與社會期望有很大落差。或許有人會覺得,網頁大概沒有太多市民瀏覽,建立了交了功課便算,但見微知著,連古樹也如此草率看待,其他樹木的待遇又會如何呢?

另一方面,政府對蛾蟲B出現的反應,引起了部分樹藝業界人士不滿。有意見認為,B已存在多年,且跟樹木和諧共存,與A根本不可相提並論去定期作跟進匯報;另有些人擔心,樹木辦的匯報指示一出,業界又要大施蟲藥去「做一點跟進」。若說很多從事樹木管理的人士並沒具備蟲藥原理和蛾蟲生命週期的知識,而施放的工人又未曾受過施放蟲藥的安全訓練,讀者或許會感到驚訝,但現實確是如此。一直以來,本港就化學農藥使用的規管只有除害劑註冊及入口和售賣的牌照,對於使用人士是全無監管的。在路邊、公園內噴灑這些有毒化學品的工人,一直是誰敢(夠膽)、誰平(平價)便誰做。為了見效,選擇「通殺」或使用劑量過度的情況屢見不鮮,途人在附近,照噴可也。以往不求甚解地按合約噴藥「交功課」,尚且可停留在地面的矮小植物,一旦因為指示緣故大規模在樹頂噴灑化學蟲藥,受影響的市民將會更多;倘若大量往地面灌蟲藥,恐怕會釀成一場生態或水體災難。

樹木辦就蛾蟲B對部門所作的匯報指示當中,跟進措施包括樹幹包覆、清除表土等選項。但只要對A和B蟲的生活習慣有點認識的人便知道,這些措施只適用於A,對習性不同的B完全沒有幫助。一直以來,在處理A的時候,尚會因為工人對A的習性缺乏認識而使有關措施效果大打折扣, 若受這些選項影響而對B照辦煮碗,恐怕更是徒勞無功,但這些卻是樹木辦的選項!

樹木問題一直困擾著多屆政府,為了減少樹木意外,樹木辦由十三年前成立至今已先後十次更新樹木風險評估指引,近年幾乎是每有意外出現,便改版一次,令各部門需要重新適應。作為樹藝師,筆者多年來緊貼指引版本的變化,以往的多次更改,除了人手的要求有所提升外,其實並非因為最初的版本有明顯不足。大部分更新的內容,說到底是行政層面的指示成分居多,而非專業水平的提升,例如加入/改動一些硬指標(如樹高)去做某種決定。可是,樹木安全並不關乎人為指引的條款有多冗長,而是在於從業員的質素、檢查所花的時間和其專業判斷。

總結以上,我們不難找出政府在樹木保育、風險管理和蟲害應對上的兩個共通點:


1、行政心態主導

首先,保育和妥善管理樹木不應流於「交功課」心態。政府必須要從觀念上改變,才會正視樹木對市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社會必須要有狀態良好的樹木去保障我們的宜居環境(例如降溫)。因此,除了行政上的操作外,政府應該更為主動去做精準的實事,例如透過改變某些陋習(例如認可內部的「雞精班」培訓課程作為合資格人士的一個條件、外部層層分判等)改善參差的樹木檢查質素,而非為著應付不同的話題/投訴,進行「錯重點」工作,繼而不斷疊加行政層面的指示。政府更應提供實質的誘因,鼓勵大學進行樹木方面的科學研究(例如病蟲害、樹木結構、氣候調節和適應等),而非只著重以短期僱問合約形式,制定更多未經科學評審的指引文件。以病蟲害為例,政府應及早部署,委託權威機構就氣候變化所衍生的潛在病蟲害之情況變化,進行整體研究,而非只著眼單一事件,所出的指示亦必須有科學基礎。


2、欠缺一個專業體制

要改變行政態度作祟的思維,政府必須要有一支專業的團隊,就像醫院內必須要有醫生、工程部門內必須要有工程師一樣。再以樹木病蟲害為例,由褐根病肆虐到蛾蟲的出現,市民從未聽聞過政府內部有病蟲害專家進行持續和前瞻性的應對規劃。行內人都知道,樹木辦所發的各種指引,大多是由非專職專責的同事進行資料搜集得來,就算少數經過城市林務諮詢小組討論過的文件都只是很有限的「諮詢」。一個由政府內部建立的良好專業體制至關重要,我們只要參考鄰近的地區(如新加坡、國內城市)便知道, 要照顧好能惠及大眾的城市林木,體制內必須有不同的專責而專科職員(樹藝師、病蟲害專家等),而香港現時則以「兼任」、「借調」人手的模式,由五局多署去管理樹木,到頭來只會流於行政操作,永遠建立不到科學,亦難以累積經驗,而這就是樹木問題困擾政府的本質。


一個資料過時的旗艦網頁可以反映體制內的文化,而欠精準的匯報指示也反映管理的思維。新一年新願景,希望政府能以新的態度,重建我們落後的樹木管理制度,重塑一個效益高的城市森林,建設一個更有吸引力的香港。


關注議題:
關鍵字:


最新網誌



相關文章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