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共鳴

沒有回收桶的資源回收




最近大家有否發現街道變得空曠了?原來自去年6月起,環保署正逐步移除設置於路邊的三色回收桶。署方表示,由於回收桶所回收的物料質量欠佳,加上「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發展日趨廣泛,預計市民對路邊回收桶的需求將會持續下降,因此決定移除三色回收桶[1]

儘管路邊的回收桶確實經常有被濫用的情況[2],但此措施是在香港申訴專員公署發佈「廢物分類回收桶的管理和成效」報告後緊接推出,以上種種理由似乎只是藉口。


三色回收桶的使用狀況欠佳(圖片來源:香港01

然而,去年4月發表的報告並沒有要求完全廢除三色回收桶,只是建議環保署為可回收的物品提供更清晰的標示,並提高回收數據之透明度[3]。環保署作出如此舉動,今我不禁覺得就像諺語「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相同。

不過公平地說,眼見普羅大眾任意把街上任何回收箱當作垃圾桶,此舉亦不難理解。筆者曾親眼目睹非玻璃回收物料被放入於路邊的玻璃回收箱內,而舊衣回收箱也有相同情況[4]


被棄置於玻璃回收箱內的非玻璃回收物料(圖片來源:香港地球之友

然而,僅僅用43個「回收環保站」和130個「回收流動點」去取代一千多個三色回收桶,成效十分存疑。就數量上的差異,「綠在區區」的覆蓋範圍小得多[5],而「回收流動點」的開放時間對大部分上班族也並不方便。此外,將回收站的管理外判予不同機構,對回收網絡的可持續性和知識保留,亦是一大疑慮。


43「回收環保站」及「回收流動點」的位置(圖片來源:香港地球之友)

政府最新發布的廢物統計數據顯示,本港的垃圾棄置率已回復到2018年以來的最高點[6]。隨著政府計劃於下半年落實垃圾徵費,移除路邊三色回收桶,只會為不居住於回收站附近的家庭帶來進一步負擔,令垃圾分類難上加難[7]


都市固體廢物、家居廢物及工商業廢物人均棄置率 (圖片來源:環保署)

若政府想鼓勵回收,必須採用比現行直接棄置,更省時、省力、省錢的方式。那麼,當三色回收桶在街道上絕跡,而垃圾箱仍在街上隨處可見時,究竟政府想傳遞甚麼訊息?


關注議題:
關鍵字:


最新網誌



相關文章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