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可持續飲食 愛護地球
2024年05月17日
| 香港地球之友政策研究及倡議團隊
肉類 (雞肉、豬肉、牛肉等)是人類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飲食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進食某種形式的肉類產品。事實上,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人均肉類消耗量最高的地區之一[1]。肉類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是許多人獲取營養的重要來源[2]。然而,人類對肉類的偏好,也帶來了深遠的環境影響。
食物系統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佔人類活動所衍生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3]。其中,肉類貢獻了近60%的排放量,是植物性食物的兩倍[4]。
每公斤糧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圖片來源:聯合國)
此外,畜牧業需將森林轉化為牧場或耕地,以用作生產糧食和牲畜飼料,進而加劇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樣性喪失[5]。與此同時,畜牧業會產生大量富含有機物和病原體的廢水,若未經妥善處理而排放,或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污染[6]。
很多人認為,海產的碳足跡比其他動物性蛋白為低,但根據捕撈方式的不同,其碳排放量或許會更高[7]。如今,幾乎所有魚類種群都已被完全開發或過度捕撈[8]。
可持續和不可持續魚類種群的百分比(圖片來源: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摒棄重肉飲食不僅帶來環境效益,少吃紅肉還能降低與心臟病、癌症、糖尿病等健康風險[9]。
植物性肉類一直被視為一種可行的替代品,讓大眾可以品嚐肉類的質感,同時減輕食肉所帶來的罪疚感。即使在香港,我們也可在超市和部分快餐店選購到植物性肉類產品。然而,全球各地的極端高溫、洪災和旱災正威脅著穀物和豆類等農作物的收成,而它們正正是植物肉的主要原材料[10]。
各種植物性肉類製品(圖片來源:Joseph De Leo)
由微生物發酵而成的非動物蛋白質,是另一種可行的替代品。我們會通過傳統發酵過程製造麵包、乳製品、醬油等產品。隨著新技術的興起,我們能夠高效地大量培植替代性蛋白質,並生產特定的原料[11]。精密發酵能夠更有效複製原產品的味道和口感,同時無需添加大量脂肪和調味劑[12]。
投資者日益關注替代性蛋白質的機遇(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要應對氣候變化,不僅要於能源供應和交通運輸上減少碳排放,減少食肉也可是降低碳排放和生態足跡的關鍵之舉。現時市面上有愈來愈多替代品可供選擇,讓大家在吃得健康、可持續的同時,不會完全犧牲肉類的味道和口感。即使我們未打算完全奉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模式,也可以改變飲食習慣,選取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動物性蛋白(如雞肉、某些魚類)。讓我們今天起坐言起行,實踐可持續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