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下的農業
2023年03月31日
| 香港地球之友政策研究及倡議團隊
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對人類造成廣泛影響。據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長到近100億[1],伴隨全球暖化,農業生產及糧食供應將面臨更大壓力。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加以正視。
全球人口規模估算(圖片來源:聯合國)。
全球暖化改變溫度和降雨模式,為農作物收成帶來負面影響。目前的農地,尤其靠近赤道附近的地區,可能已不再適合種植農作物和飼養牲畜[2],而炎熱天氣導致植物和動物出現熱緊迫現象,是當中一大原因。
氣候變化氣導致乾旱和洪災更加頻繁,令季節性水資源的可用性產生變化[3]。旱季延長且愈趨乾旱,導致水供應減少,對水資源供應造成壓力。相反,雨季雨量過多則導致土壤積水,造成植物窒息。降雨模式波動所導致的水資源短缺,將進一步引發水資源衝突,不單是農業,其他各行各業,以至一般民眾也不能倖免[4] 。
美國奧斯汀一塊枯萎的玉米田(圖片來源:Bloomberg)
氣候變化所衍生的極端天氣事件,如洪水、乾旱和風暴,更會直接影響農業生産力,破壞農作物及基礎設施,並導致土壤侵蝕。去年夏天,乾旱和熱浪大大打撃了多國的農作物産量[5],而另一邊廂澳洲卻遭遇了大規模洪災侵襲[6]。據預測,同類極端天氣事件將會變得愈來愈激烈且頻繁[7]。
致命的洪災淹沒了新南威爾斯州的農場(圖片來源:ABC News)
面對氣候變化,我們必須採取更明智的做法,以確保糧食安全,例如:
1.採用可持續的土地管理和保護性農業,以提高土壤質量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培育耐高溫和耐乾旱的農作物品種,減低農作物因氣候變化而失收的風險
3.鼓勵農民不種植需要大量灌溉的耗水作物,以減少農業用水需求
4.採用高效灌溉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並修復退化的集水區,以提高水資源可及性。
5.解決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以緩解生産過剩和糧食不公義情況
6.促進技術和知識轉移,助發展中國家採取最佳實踐方案,以適應氣候變化
保護性農業(圖片來源:Mandal et
al.)
全球食物浪費或損失 (圖片來源: 世界經濟論壇)
氣候變化如氣溫上升、降雨模式的變化和各種極端天氣的發生,不僅直接干擾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會對糧食安全和食品價格穩定衍生地緣政治後果。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較工業化前時期上升了攝氏1.1度,我們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行動,提高農業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