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多啲、死快啲




潔淨的空氣與水源缺一不可,然而清新空氣對於我們卻是非常奢侈,究其原因不外乎環境局對空氣污染管制力度不足,以及政府各部門並沒有充分合作維護及保障公眾健康。立法會將於下周一討論「空氣質素指標檢討」,香港地球之友希望藉著這個關鍵時刻喚起市民及相關持份者對空氣污染的關注。

懸浮粒子(Particulate Matter, PM) 是致癌物

香港的空氣污染情況每況愈下,霧霾的日子愈來愈多,而霧霾的主要成份是懸浮粒子 PM 10(10 μg/m3)和 PM 2.5(2.5 μg/m3),兩者的分別在於體積的大小,簡單來說就是體積愈小,穿透能力越高,所以 PM 2.5 的殺傷力較強,可以穿過我們身體的重重關卡,在我們的血液裏流動,入侵我們身體各個器官,所向披靡!

中文大學前校長、腸胃肝臟專家沈祖堯醫生早前表示,香港的非吸煙人口患肺癌趨勢上升是歸咎於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台灣最近也有研究指出,長期吸入高濃度懸浮粒子的污染空氣,會引起口腔癌。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世衛)亦已經定性懸浮粒子為致癌物,和吸煙一樣會導致心臟病和中風!但吸煙可以避免,呼吸並不可以停止!

銅鑼灣,屯門和旺角居民有選擇嗎


韓國的首爾最近霧霾情況非常嚴重,市民外出需要戴上口罩,但仍然免不了眼睛刺痛,喉嚨痕癢,至於香港,我們的銅鑼灣,屯門和旺角,PM 2.5 長期處於高濃度水平!

由 1987 年開始,世衛已經非常關注空氣質素對公共衛生的影響,因此他們的空氣質素標準是經過非常精密分析不同空氣污染物對公眾健康影響而制定的。就以我們的銅鑼灣為例,世衛 PM 2.5 的標準是每年平均值 10 μg/m3 ,但在 2017 年,根據環境局數據,銅鑼灣 PM 2.5 的濃度平均值是 31 μg/m3 ,超標達到三倍!屯門和旺角也超標 2.7 倍,三區人口接近 100 萬人!這 100 萬人還未計流動人口,例如上班人士。可以肯定無論大家長期逗留或是居住在這些區份,健康一定比住在其他區份的香港市民差!香港的醫療系統真的可以承受這些因為必須呼吸污染空氣而引致各類疾病的市民嗎?

環境局的數字遊戲


環境局在今次建議修訂的「空氣質素指標」玩弄數字遊戲,美其名收緊懸浮粒子 PM 2.5 濃度,但卻同時放寬「肥佬」次數,由 9 次大幅增加至 35 次,簡單來說,就是將毒藥溝淡一丁點,但強迫大家吸食更多次數,最終實際吸毒的分量其實是增加了!

公共衛生並非環境局強項


目前,香港的空氣污染管制和設施制定是由環境局負責,其他政府部門,例如衛生署和食衛局,在制定和檢討相關法例是完全沒有角色,縱使空氣污染的最後產物會造成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例如心腦血管病(中風),氣管疾病(氣管敏感、哮喘)、腎病、皮膚病等。

由此可見,單靠環境局去制定空氣污染相關政策,並不完善,因空氣污染所引起的相關醫療開支和造成的醫療需求,也並沒計算在內。每年過早死亡的人口,亦會令骨灰龕位需求更加緊張,這亦是食衛局的痛處。此外,食衛局正積極推行「自願醫保」,可以想像政府及保險業人士並沒有將外在環境因素(例如 : 空氣污染)的健康風險評估計算在內,醫療保險費用誓將暴增,令市民大失預算。

香港地球之友的建議


因此就環境局建議修定的「空氣質素指標」,香港地球之友有以下建議:

一、希望環境局緊密與食衛局、衛生署、醫管局以及天文台,建立有關空氣污染引起之疾病資料庫,恆常監測空氣污染及相關疾病之病發率,死亡率等;
二、邀請本地公共衛生專家,參與制定及檢視現行空氣污染監察條例,以促進及保障公共衛生,減低未來可見之醫療開支;
三、提醒市民尤其戶外工作者、弱勢社群之危機意識,避免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外出以及從事劇烈活動。

健康就是財富,政府對於保障市民健康絕對責無旁貸,香港地球之友希望政府除了考慮市民健康,亦須考慮本地醫療系統的承擔能力,和未來需要處理因空氣污染而引起的各種經濟及民生問題。

市民健康是政府的財富,我們希望環境局在今次修訂空氣質素指標的同時,亦須顧及公共衛生問題,以達致市民政府雙贏局面。


關注議題:
空氣
氣候變化
關鍵字:
屯門
旺角
油尖旺區
銅鑼灣
空氣污染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