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屋頂上的「自來植物」=「雜草」? 城市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養護成本之間的平衡
2024年12月13日
綠化屋頂為一種「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是過去十、二十年深受歡迎的綠色建築元素。在全球各地(包括香港),許多粗放式綠化屋頂(extensive green roof) [其植物生長介質較淺和輕,普遍在15cm或以下] 仍選擇種植易於修剪整齊的單調草本、矮小灌叢,且往往限於單一或數種植物物種,如:禾本科草地植物(結縷草、狗牙根等)。這種做法被認為是優先將綠化養護效率置於生態複雜度之上,未能有效提高生物多樣性。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果沒有定期修剪、除草等維護工作,屋頂上的草坪很快就會被自來植物 (spontaneous vegetation) 覆蓋和取代。若綠化屋頂的業主無力承擔頻繁養護工作的支出;或管理者在安排維護工作有阻滯,屋頂就會被自來植物入侵。自來植物不限於草本物種,還有樹木和灌木物種,樹木灌木不但對綠化屋頂的結構層和屋頂本身造成損害,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更可導致屋頂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