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約 83 項, 關於 "循環經濟" 的搜尋結果:


廢紙圍城 全面檢討回收政策契機
早幾天走在大街小巷,不難發現一個個紙皮箱小山丘。內地收緊廢紙回收政策,香港即時被殺個措手不及,角色被動,反映香港回收業對出口到內地的依賴...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廢紙圍城 全面檢討回收政策契機
多管齊下 促進廢電器回收
電子科技日新月異,各類電子產品更是推陳出新,使舊電子產品頓時淪為電子垃圾。根據環保署統計,香港自○七年開始,每年產生超過七萬噸的電子廢料。事實上,香港政府低估了電子廢物數量....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多管齊下 促進廢電器回收
規管電子廢物 促進妥善回收
科技電子產品熱潮於近年快速增長,最近常常聽見媒體報道某品牌剛推出一系列新型號電視,另一知名品牌的擁躉亦引頸以待其十周年新手機發布。現今社會市民購買電子產品只為了追求最快最新,不但造成大量浪費,更會環境污染及危害健康.....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規管電子廢物 促進妥善回收
多管齊下 推動循環經濟轉廢為寶
早前環境局已向立法會提交都市固體廢物徵費的時間表和具體措施方案,相信廢物徵費能為市民提供經濟誘因減少產生垃圾,更能鼓勵市民將廢物分類,對回收業有正面作用......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多管齊下 推動循環經濟轉廢為寶
推按樽制度 邁向回收減廢第一步
政府應為回收膠樽實施按樽制度,以提高膠樽的回收率。事實上按樽制度已被全球多個城市採用,現時更有國際大型企業合作推動,更是香港走出第一步的好時機。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推按樽制度 邁向回收減廢第一步
衣服豈只有血汗 循環時裝減浪費
服裝行業是全球第二大污染工業,每年有超過7,000萬棵樹被砍伐,以製造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為了減輕對環境的影響,整個服裝行業必須作出轉變,由綫性經濟轉型為循環經濟,有效地管理資源的運用。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衣服豈只有血汗 循環時裝減浪費
新年停收「廿四味」 慎防垃圾再圍城
除夕夜,喝完最後一口果汁,突破聽到街上路人大叫「10、9、8、7……新年快樂!」你順手把手上的膠樽投進了路經的塑膠回收箱,你完全沒有意識到,你已為新一年產生了一件很大機會不能回收的廢物!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新年停收「廿四味」 慎防垃圾再圍城
環保政策未夠綠 展望 2019 更宜居
回顧 2018 年,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買賣、落實上網電價等政策,都令環保人士感到恩惠。可是全球暖化,解決環境問題刻不容緩,綜合政府在減碳減廢方面的表現仍欠力度,令人失望。香港地球之友藉年尾回顧本年環保大事,並推動政府於 2019 訂立強而有力的環保政策...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環保政策未夠綠 展望 2019 更宜居
推時裝循環經濟 勿輕看消費者力量
二○○五年世界貿易組織解除了限制海外服裝生產的配額制度,誘使大型時裝店大量生產廉價紡織品,令速食時裝發展一日千里。與此同時,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速食時裝對環境的破壞一發不可收拾,例如一件棉衣就需要二千七百公升水,加工及染料過程更釋出有毒化學品。幸好隨着人們環境保護意識日漸提高,近年製衣業、零售業以至衣物技術研發業界都各自出謀獻策,令消費者由選購到棄置服裝,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推時裝循環經濟 勿輕看消費者力量
環保,都可以成為一種時尚?
無論是高級定制時裝抑或速食時裝,都是製造廢物和耗費水電極多的原兇,令時裝業成為全球第二大污染源行業。尤其是一年高達 52「季」的速食時尚,更急速增加地球的廢物負荷。面對氣候變化危機,時裝業首當其衝成為眾矢之的,除了將大部分衣物送至堆填區這條不歸路外,這個行業還有其他選擇嗎?
https://foe.org.hk/tc/news/政策倡議/專欄文章/環保,都可以成為一種時尚?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