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香港食物浪費問題的可持續方案
2024年07月05日
| 香港地球之友政策研究及倡议团队
2022年,香港每日平均有大约3,300公吨厨余被弃置于堆填区,占固体废物总量的30%[1]。堆填区内的厨余分解时会产生甲烷这种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强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2]。据估计,粮食的损失和浪费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3]。从卖剩的食物到剩菜,香港人每天都浪费大量食物,但同时有一百万人三餐不继[4]。食物浪费是个社会、环境和经济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以学校午膳为例,部分学生或会觉得午餐的份量过大。就此,学校可鼓励学生自备午餐,以便控制份量。校方也可采用「现场派饭」的方式供应午餐,让学生自行要求饭菜份量,从而减少浪费。同样地,餐馆可为选择较小份量的顾客提供折扣优惠,并主动向顾客提出将剩余食物打包带走(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容器)。

在设有「现场派饭」的学校,学生可要求减少份量(图片来源:环保署)
市面上卖剩的可食用食物又可以怎样处理?本地慈善机构如惜食堂和膳心连基金,致力收集捐出的剩下吃并分发予区内弱势社群,在缓解贫穷问题的同时,解决食物浪费的问题[5],[6]。法国甚至通过法案,强制大型超市将卖剩的可食用食物捐赠予慈善机构,不可将其丢弃[7]。

卖剩的食品可被制成热食,供弱势社群食用(图片来源:惜食堂)
只要加点创意,卖剩、吃剩的食物也可摇身一变成新产品。在香港,一家食品升级再造初创企业将剩余面包酿制成啤酒[8]。在其他地区,以色列一家初创公司收购无法销售到市场的「丑蔬果」,并将其升级再造成营养丰富的餐品[9]。

酿酒商用卖剩、吃剩的面包酿成啤酒(图片来源:香港科技大学)
即使在家里,我们也可出一份力。大家会否因食物已过「最佳食用日期」而将其扔掉?本会早年委托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过了「最佳食用日期」的食物只要状况良好,仍可安全食用。

过了「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仍可食用(图片来源:香港地球之友)
要解决香港的食物浪费问题,实践「减废」、「重用」及「循环再造」三大原则至关重要。我们可通过不同途径珍惜食物,同时达至减少堆填区压力、应对气候变化和惠及社区的双赢局面。